朝鲜面是什么原料做的
百度 本次活动得到中直机关各单位和各级党组织及广大党员干部的热情参与和踊跃投稿,共收到稿件1000多篇。2025-08-03 18:08:49 来源: 胶东在线
在体检报告里,我们经常能看到“甘油三酯偏高”“低密度脂蛋白异常”这样的字眼。作为潜伏在血管里的“隐形杀手”,高血脂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却会悄悄引发冠心病、脑梗死等严重疾病。今天,烟台市疾控中心就来和您聊聊如何科学防制高血脂,守护血管健康。
一、认识高血脂:它比你想象的更普遍
高血脂指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水平过高。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3 年)》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已达35.6%,中青年群体患病率逐年上升,40-59岁人群血脂异常率超过40%。
多余的脂质沉积在血管壁上,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就像水管里的水垢会堵塞管道,斑块会让血管变窄、弹性下降,最终可能引发心肌梗死、脑中风等致命疾病。
二、哪些人容易被高血脂盯上?
除了年龄增长这一不可控因素,以下人群属于高血脂高危群体:
饮食不健康者:长期摄入高油、高糖、高盐食物,尤其是反式脂肪酸(常见于油炸食品、植脂末)摄入过多。
缺乏运动者:每周运动少于 3 次,每次不足 30 分钟。
肥胖人群:腰围超标(男性≥90cm,女性≥85cm)的腹型肥胖者风险更高。
有不良习惯者:长期吸烟、过量饮酒会干扰脂质代谢。
有家族遗传史者:直系亲属中有高血脂或早发心脑血管病患者。
如果您属于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至少进行 1 次血脂检查。40 岁以上人群即使没有危险因素,也应定期监测血脂。
三、预防高血脂:从生活细节开始
高血脂防制的核心在于 “早干预”,通过生活方式调整,80% 的血脂异常可以得到改善:
管好餐桌:吃出健康血脂
遵循“少盐少糖少油”原则,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每天烹调油不超过25克。增加全谷物、豆类、新鲜蔬果摄入。避免食用动物内脏、油炸食品、奶油蛋糕等高脂高糖食物。用坚果(每天20克左右)替代零食,既能补充优质脂肪,又能控制总热量。
动起来:运动是最好的 “降脂药”
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每次30分钟以上。运动时保持“能说话但不能唱歌”的强度,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对于久坐人群,建议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简单的拉伸、爬楼梯都能帮助改善脂质代谢。
改掉坏习惯:戒烟限酒控体重
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加速脂质沉积,戒烟后血脂指标会明显改善。男性每天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约啤酒 750ml),女性不超过15克,最好不饮酒。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18.5-23.9之间,腰围控制在标准范围内。
四、已患高血脂?科学治疗别忽视
如果通过生活方式调整仍不能控制血脂,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他汀类药物是目前降脂的一线用药,能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服药期间要定期复查血脂和肝肾功能,不可自行停药或换药。
需要提醒的是,降脂治疗是长期过程。即使血脂恢复正常,也需坚持健康生活方式,部分患者可能需要长期服药。
血管健康关乎生命质量,高血脂防制没有捷径可走。从今天起,调整饮食、坚持运动、定期体检,让我们用科学的方式守护血管健康,远离心脑血管疾病风险!